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技术成果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龙江安装集团新技术应用大事记



  • 引言

    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建筑电气工程的建设提供更有效,更可靠的支持。智能技术在设备安装,优化和故障检测中的应用将使建筑物更加安全可靠。随着建筑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的应用将在建筑电气工程的建设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注重其应用的发展,还应注意智能技术的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以来智能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发展中的应用就更加完善。

    1建筑电气工程

    建筑电气工程是中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建筑电气工程的出现使得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向前推进,建筑电气工程的实现不仅要求对建筑技术有一定的要求,而且要求对建筑质量有更严格的要求。建筑电气工程中主要的施工工序步骤主要包括控制电路安装、电缆安装、运行设备安装、电路完善这四个主要工序,这四个工序的顺利施工是保证电气工程质量,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方式。

    2在建筑电气工程当中使用智能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智能化技术能够恰当的把握建筑电气工程当中各个施工阶段的成本费用,同时这也是智能化技术最基础、最关键的功能,要知道合理的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是每一个施工单位都必须做到的,而这一功能就可以帮助施工单位减少工程的费用支出。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电气工程事业还未完全发展成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避免建筑电气工程当中容易出现的失误和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够高度保障建筑电气工程的建设质量。

    3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3.1智能化技术

    在关于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时应该首先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解,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智能技术也被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常见的智能技术包括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传感技术,无线定位技术和智能识别技术。智能技术的使用为电气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减少建设生产设备,降低施工人员工作强度的同时智能化技术的推广使得电气工程中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检测和故障诊断水平得到提升,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引入智能化技术不仅能够改善当前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还能够为智能化建筑的向前发展提供支持。

    3.2故障检测

    故障检测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用电设备不能够按照规定的方式运行,通电线路不能导电这类情况出现时一般是由于线路出现故障,而对其进行检测时只能通过一遍又一遍地排查线路才能够找到问题。引入智能化技术,对每一节线路安装检测元件,通过这些元件能够精准定位导电过程中出现电路故障时的位置,此外,传感器的安装并不仅限于检测故障,还可以利用传感器来实现用电事故急停等控制电路功能。面对设备运行故障时则可以通过调取运行设备中的存储数据,将数据联入智能分析设备中找到存在故障的原因。

    4在当前的建筑工程电气系统当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4.1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

    结合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我国的智能化技术正处于发展以及提升的关键阶段,与其他领域的结合也更加密切,在建筑电气系统技术如火如荼改进和提升的今天,对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电气运行的质量以及效果有所提升。但是,站在实际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还存在明显的理论超前问题,很多理论在实践当中并没有得到验证,所以电气系统的智能化应用水平依然比较低,所以很多建筑在电气运营方面还需要对一些地方进行完善和改进。

    4.2应用领域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中需要投入的电气设备也在不断地增多,并且相较于以往,就需要更高规格的电气控制系统来进行配套设计。但是在目前的状态下,智能化技术还只能够将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管理效果进行提升,还不能够整体实现电气工程的施工优化,也就是说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需要进行优化。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当中的应用重点是发动机和电动机两个领域,其他领域则较少,这主要是受到经济发展趋势与级水平限制方面的影响而造成的。

    5优化措施

    5.1使用范围和领域

    因为我国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当中的应用水平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并且智能化技术也尚未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那么即使说现在已经在众多建筑工程当中加入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还是具备相当多的阻碍。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对智能化技术进行使用范围上的扩大,从而保证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上的发展,并不断提升行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电气工程领域不仅与建筑行业息息相关,也与众多产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5.2实现智能化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和谐统一

    因为智能化技术理论知识是支撑实践应用的前提条件,而智能化技术的实践应用要建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两者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总而言之,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以后的发展道路中,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应用水平,就必须要坚持这一原则,确定好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目标,将智能化技术的作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5.3数据采集和更新

    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比如一旦发生雷电灾害会严重威胁建筑以及电气工程安全,而且人为操作失误也会损害到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应用智能化系统,能够对于外界的影响因素采取及时的应对,通过远程控制就可以避免发生严重的事故。建筑电气工程实施智能化管理需要注意很多方面,尤其是对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更新,只有及时掌握最新数据,智能化系统才能在控制期间进行准确判断,并根据判断信息向操作端发出操作信号。

    5.4促进智能化技术发展

    我国目前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应用还不成熟,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都非常缺乏,还缺少很多智能化技术人才。因此我国建筑领域没有全面引入智能化技术,不能使智能化技术更好的发挥作用,它和施工企业投入资金以及重视程度也有密切关系。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重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断引入创新观念,积极运用先进技术,从而加快我国建筑电气工程获得更大的发展,并逐渐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结束语

    智能电气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发展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的过程。对于传统建筑中电气工程的施工而言,引入智能化技术将使得传统的施工工艺受到影响,施工技术的改变则需要施工人员去学习和适应。在当前电气工程建设中,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自动化控制,故障检测和电气设备应用优化三个方面。因此,建筑电气工程智能技术的应用首先要从电气工程建设各个方面的要求出发,找出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更为广泛的应用实施中才能有效避免问题的出现。

  • 在当今世界,技术已成功演变为成功的代名词。为了让属于任何行业的企业蓬勃发展并避免落后,实施和利用最新技术是必要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行业企业依靠各种技术来进一步改善他们的服务和运营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超过55%工程和建筑公司表示正在寻求新技术解决方案,相同比例的公司还报告称,战略性地使用技术创新来管理安全、生产力、效率和分配等领域的组织风险。随着技术日新月异,尖端技术很快就会彻底改变建筑行业的运作方式。也就是说,为了跟上瞬息万变的时代,建筑公司的CEO和协会领导人必须了解以下一些技术:

    建筑无人机

    大多数人都熟悉使用无人机从鸟瞰图上拍摄照片和视频。但在建筑领域,这些小型飞行设备正被用于跟踪、测绘、勘测、检查和管理工地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方式。通过使用航拍图像和数据,建筑商能够轻松地绘制项目地图、报告进度更新并在分析的帮助下获得洞察力。所有这些使他们能够做出更好、更快和更可靠的决策。

    建筑无人机配备了高分辨率摄像头,使公司能够创建他们正在建造的建筑物的高度逼真的模型。此外,无人机工程师也将使用3D资产来提高硬件的设计效率。这将确保他们找到嵌入传感器和其他组件的正确位置。通过适当的连接,建筑无人机可以配备许多独特的功能,例如可以提高安全性的远程ID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

    近年来,建筑信息模型(BIM)已成为建筑行业最常用的技术,超过73%承包商在其项目中使用BIM。BIM可以被认为是与CAD非常相似的东西。唯一的区别是BIM可用于创建具有视觉吸引力的空间3D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展示额外的维度。

    这些可以包括进度(4D)、成本估算(5D)、可持续性(6D)和运营维护(7D)。除了制作出令人惊叹的模型外,BIM还为加强协作提供了空间。仅通过此功能,建筑商就能够创建高效的设计,减少返工和错误的发生率,并最终获得准确性并节省成本和时间。

    AR和VR

    像AR和VR这样的沉浸式技术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进入主流市场。但是,这些技术最近一直在获得关注——它们都在建筑等行业中找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建筑公司开始使用AR和VR来合并工作现场的数字和物理视图。AR和VR可以帮助提高建筑项目的准确性、效率和安全性。混合现实解决方案,还可以帮助建筑商创建4D模型和建筑项目的可视化。

  • 异形建筑形态异样使设计难度增大,空间造型特殊使工程施工难度增加。

    面对极富想象力与视觉冲击的异形建筑,如何利用先进技术让设计施工各环节更简单高效?

    异形建筑造型越复杂,承载的信息也越多,传统二维软件无法满足要求。

    BIM以信息数据为模型基础,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解决异形建筑建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异形幕墙优化设计

    异形建筑的三维曲面幕墙成本高昂,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BIM强大的参数运算能力,使组合单元尽量的标准化,既能保证最终效果的顺畅自然又能降低建造成本及施工难度。

    2、异形幕墙的预制装配

    BIM通过参数化建模,精细到曲面幕墙表皮的划分,减少预制幕墙的出错率。

    用BIM做预制,所有构件都能够量化、准确预估。

    利用BIM模型模拟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预拼装,装配好运到现场,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施工安装阶段的应用

    合理的安排施工计划,优化任务和安装工作顺序。

    模拟构件加工工序,指导现场施工,减少出错率,从而减少返工浪费。

    4、运维阶段的应用

    利用BIM技术合理制定维护计划,从而提高运营与维护阶段管理的效率并且降低维护成本。

    BIM模型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及虚拟现实、智能优化功能,实现了项目的集成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于造型奇特的异形建筑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 创新的施工技术可大幅提高大型施工项目的安全性、效率和生产力。建筑业有着悠久的创新历史,这推动了我们可以生产的建筑类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例如,围堰和沉箱的发展为雄伟的水下结构打开了大门。与此同时,塔式起重机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建筑向上发展,为建造大型摩天大楼开辟了可能性。

    在经历了漫长的建筑热潮之后,新冠大流行之后的一年对建筑业来说是艰难的。建筑行业通过更加关注创新来应对这一困难时期,并且来年可能会看到自动化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正如我们所知,这些正在重塑建筑业。

    下面,我们列举了2022 年需要关注的 10 项最重要的技术,如果你是建筑人,推荐你了解一下。

    1. 增强现实技术(AR)

    增强现实(AR) 是一种数字信息层,可增强对现实世界的看法。通过使用具有 AR 功能的移动设备,建筑专业人士可以查看工作现场,并直接在图片顶部显示附加信息。

    例如,建筑工人可以将平板电脑指向墙壁,平板电脑可以显示该墙的建筑计划,就好像它们是物理环境的一部分。增强现实对建筑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它可以准确地在需要的地方提供额外的信息。

    以下是增强现实的其他一些用途:

    自动测量:通过实时测量物理空间,AR 技术可以帮助建筑工人准确地遵循建筑计划。

    可视化修改:通过将潜在的项目修改直接分层到工作现场,承包商可以在提交之前可视化潜在的更改。

    提供安全信息:通过识别环境中的危险,增强现实设备可以向工人显示实时安全信息。

    虽然增强现实可以在平板电脑或其他便携式计算机上使用,但增强现实的未来可能会依赖于增强现实眼镜,它可以随时免提访问关键信息。这些增强现实眼镜是可能在明年获得关注的几种建筑可穿戴设备之一。

    2. 建筑人可穿戴设备

    建筑可穿戴设备为生产力提供了许多好处,但它们可能会被迅速采用,特别是因为它们的安全优势。

    建筑业是最危险的行业之一,跌倒和设备碰撞等事故每年造成数百名工人死亡。可穿戴技术为工人提供了增加安全性的可能性,有可能防止整个行业的伤害和死亡。

    以下是一些目前已经上市的建筑可穿戴设备:

    智能靴子:通过步行,智能靴子可以检测到工人与附近装有传感器的工程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

    智能安全帽:通过感应脑电波,智能安全帽可以检测“微睡眠”,这会使工人面临受伤的风险。

    动力手套:当戴在工人的手上时,动力手套可以增加灵活性和力量,有助于减少过度使用伤害。

    其他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显示器和护目镜,可以提高孤独工人的安全性,检查疲劳并启用接触者追踪。我们正处于建筑革命的开端,这将有助于提高每个工人的效率和安全。也就是说,工人的技术优势不仅限于小型便携式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更大的个人设备,如建筑外骨骼。

    3. 建筑人增强外骨骼

    建筑外骨骼或外装是带有电动关节的可穿戴机器,可在弯曲、举起和抓取等重复运动中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动力。

    虽然增强外骨骼起源于康复计划,但它们作为一种减少伤害和提高建筑工人效率的工具正受到关注。一些外骨骼是由电力驱动的,而另一些则只是重新分配全身的重量,但对于从事艰苦工作的工人来说,所有这些都具有优势。

    以下是一些建筑工地使用外骨骼的例子:

    背部支撑外装:这款动力套装适合肩部、背部和腰部,可减少举重时的压力。

    蹲下支撑外骨骼:连接到腿上的蹲下支撑外骨骼即使在没有椅子的情况下也能充当“椅子”,使其更容易长时间蹲下。

    肩部支撑外装:通过重新分配肩部的重量,外骨骼可以防止在进行头顶举重时疲劳。

    还有全身构造外骨骼,可增强强度并减少困难举重工作的疲劳。尽管外骨骼使建筑工人的繁重工作变得更轻松,但该行业也希望建筑机器人通过将某些危险和困难的任务卸载给机器来进一步减轻负担。

    4. 施工机器人

    建筑机器人距离完全接管该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随着该行业考虑如何应对劳动力短缺和保持社交距离的需要,一些设计和建议已经摆在桌面上。

    三种主要类型的机器人似乎有助于重塑建筑行业的劳动力:

    工厂机器人:工厂机器人可以完美地重复执行单个工作,例如简单的制造任务。

    协作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可以在工作现场使用,例如通过携带工具或设备来减轻人类同伴的负担。

    完全自主的机器人:类似于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完全自主的机器人(今天已经以某种形式存在)可以独立使用工具扫描环境并执行复杂的任务。

    虽然像这样的机器人尚未在建筑中广泛采用,但其他以前的未来技术已经广泛普及。例如,无人机现在在建筑工作中很常见,它执行的工作在几年前成本过高。

    5. 无人机

    无人机已经为建筑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贡献,它们的影响力将在来年增长。安装在摄像头上的小型飞行无人机可以降低过去非常昂贵的流程成本。

    以下是无人机在工作现场发挥作用的几种方式:

    地形图:测绘在施工前阶段至关重要。无人机可快速勘测大量土地,将测绘成本降低多达95%。

    设备跟踪:购买或租用的设备可能会很快被放错位置,但无人机可以自动跟踪现场的所有设备。

    安全监控:当无人工作时,工地很容易被盗材料和设备,但即使周围没有人,无人机也可以监控工地。

    无人机还对进度报告、人员安全和建筑检查产生影响。无人机和其他类型的建筑技术将继续改进的方式之一是增加对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使用。

    6.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AI) 是技术独立于人类输入做出决策的能力,而机器学习是技术从过去的经验和大数据分析中“学习”的能力。这两种技术对建筑都有巨大的影响,在建筑中,高效和智能的决策对生产力和安全性有显着影响。

    看看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已经在重塑建筑的一些方式:

    提高安全性:通过使用机器学习流程,软件可以分析工作现场照片并识别风险和安全违规行为。

    降低成本:通过分析过去的项目,机器学习软件可以识别低效率并提出更有效的时间表。

    更好的设计:因为机器学习软件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它可以通过探索数百种变化来改进建筑设计方面。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很快就会影响到建设项目的方方面面,从规划到项目收尾。此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正在改进新的建筑方法,例如模块化建筑,这是建筑行业不断增长的一部分。

    7. 模块化建设

    模块化建筑是另一种建筑方法,其中结构在场外建造,分块交付,然后由起重机组装。

    由于建筑物的建造与场地准备好同时进行,因此模块化建造的速度可以达到传统项目的两倍。模块化结构的其他好处包括:

    减少建筑垃圾:由于许多建筑物在一个工厂同时建造,一个项目的多余材料可以很容易地用于另一个项目。

    降低排放:通过减少总交付量以及在现场花费的总时间,模块化结构减少了碳排放。

    通过机器学习优化:在工厂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流程通过软件增强进行优化,进一步减少浪费并提高效率。

    虽然模块化建筑目前只占整个行业的一小部分,但三分之二的承包商认为,未来几年其需求将会增加。有利于模块化结构和传统结构的相关技术是3D 打印。

    8. 3D 打印

    3D 打印涉及使用机器逐层创作。与传统打印机一样,3D 打印机采用数字设计并在物理世界中进行渲染。然而,与传统打印机不同的是,3D 打印机不限于平面文档,而是可以使用多种材料来创建对象甚至整个结构。

    尽管3D 打印在大型建筑项目中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使用该技术打印了整个房屋。以下是 3D 打印可能影响建筑的一些方式:

    高效的材料使用:越来越多的领域投资于用混凝土打印建筑材料(如煤渣块)或整个结构(如桥梁),与传统方法相比,产生的废物更少。

    提高速度:与传统建筑相比,3D 打印结构可以在几天内完整地出现。

    消除错误:一旦3D 打印机收到设计,它就会在物理世界中完美呈现,消除代价高昂的错误。

    尽管3D 打印可能在未来几年对建筑产生巨大影响,但该技术仍然相对较新且未经测试。与此同时,出现了另一种 3D 技术来提高工作现场的效率:建筑信息建模。

    9. 建筑信息建模

    建筑信息建模(BIM)是在构建结构之前创建结构(“模型”)的数字表示的过程。建筑物的准确表示使参与施工的每个人都能预测困难、消除风险、确定物流并提高效率。

    建筑信息建模对所有施工阶段都很有用:

    在施工之前,BIM通过预测挑战来帮助减少对未来变更单的需求。

    在施工期间,BIM 通过为最新和准确的参考文档提供一个中央枢纽来提高沟通和效率。

    施工结束后,BIM 通过为业主提供有关建筑物每个细节的宝贵信息,为结构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建筑管理创造了可能性。

    建筑信息建模目前可能是建筑领域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因为它影响并改进了建筑过程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一项新兴技术甚至可能以其创新的信息方法:区块链,进一步彻底改变建筑。

    10. 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首先用于在线加密货币比特币,是一种记录信息的方式,在建筑项目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虽然一开始很难理解,但区块链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种提高项目效率的直观方式。

    区块链的几个方面使其对建筑行业特别有吸引力:

    安全:与项目相关的所有数据都经过加密,因此专有信息受到保护。

    去中心化:项目信息不存储在单一位置,可以从任何地方访问。

    可扩展性:由于不需要庞大的数据仓库,因此区块链可以扩展到非常大的项目。

    在未来几年,区块链可能会影响施工管理的许多方面,从合同和资产管理到付款和材料采购。区块链对整个项目都有帮助,它有助于存储即使在项目完成后仍可访问的信息。

    建筑行业的技术发展迅速,目前正在寻找创新和改进流程的方法。今天,建筑技术创新影响到行业的方方面面,包括项目规划和工人安全。有了合适的设备和技术,建筑业已准备好迎接下一次飞跃。

  • 在科技不断改善人类生活的今天,建筑领域也正在提高科技含量,来迎接未来的社会变革。这些前沿技术,被业内认为或是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1、3D打印技术

    目前已经有完全可以打印出3D塑料玩具、珠宝、机器零件和假肢的机器。但是如果你想打印一些比鞋盒更大的东西呢?你能真实的造出一个足够大的3D打印机打印出一个塑料房子吗? 答案是肯定的。一家荷兰建筑公司已经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公共艺术项目来建造一幢3D打印的房子。但首先他们必须建立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机,称为 Kamermaker或“房屋制造者”。Kamermaker使用塑料为原料,可以打印出像乐高积木一样的大塑料组件,之后将其组装成大房子的各个房间。再一次像乐高积木一样,把各房间固定在一起,加上打印成型的外部设计使房屋看起来像传统的荷兰式傍水小宅。

    同时,一家中国建筑企业也在使用巨大的3D打印机建造房屋。这个巨大的3D打印机能喷涂水泥层和建筑废料来组装的房屋。这家建筑公司介绍说房子将花费不到5000美元,而且它一天可以产生多达10套这样的房屋。

    2、无人机测绘技术

    如今,我们发现无人机以多种不同方式进入建筑行业。从规划和设计开始,勘测无人机可为建设项目的每个阶段提供改进。在公司开始建造任何东西之前,他们需要调查潜在的工作场所。传统上,工人必须走遍现场并手动进行测量和记录,但这效率低下。

    芬兰某公司推出的无人机可以为勘测现场提供更快的选择。它可以在空中停留长达90分钟,并且在这段时间内所覆盖的地面范围比行人在数小时内所能覆盖的范围要大得多。当它们在有问题的物业上空飞行时,可以收集各种数据类型供施工团队使用。您遇到的大多数无人机都可能捕获照片或视频,但是它们可以做的更多。更高级的相机和传感器可以进行地理空间测量和温度读数,并创建3D数字模型。这些为施工人员提供了对工作现场的深入、准确的了解,并通知了任何必要的设计或工作流程更改。建筑师甚至可以在设计建筑物之前使用勘测无人机。无人机提供的多种角度和数据范围可以帮助他们创建最安全、最容易实现的设计。

    3、AR技术

    虚拟现实严格来说是一种数字体验,而增强现实将真实和数字结合到一个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当人们带着移动设备或特殊头盔走过时,AR 会将3D图像投射到他们的物理环境上。使用 GPS 和摄像头,AR 单元能够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实时数据,当用户在整个建筑空间中移动时更新和显示必要的信息。可以轻松访问诸如时间表、运营细节和结构计划之类的信息,使用户能够自动化施工过程并在现场做出决策。

    在预算范围内按时完成项目是施工过程的关键部分。AR技术为建筑公司提供从头到尾规划项目、确保准确性、防止返工和节省成本的工具。这种整体精度和效率可以让建筑公司对项目更有信心,改善客户关系创造长期的投资回报率。

    尽管具有潜力,增强现实仍在寻求广泛使用的动力。对于长时间佩戴AR 耳机的用户来说,舒适性和安全性是主要关注的问题。该设备通常容易受到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并且在稳定的互联网连接和静态环境下运行最佳。这些都是在工作现场的工作现场建设中并不总是存在的所有因素。

    (来源:知乎 作者:立方数科)

  • 中国建筑业10项新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高强高性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的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 钢结构技术、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 

    一、深基坑支护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1) 桩墙—内支撑支护技术。由排桩或排桩加止水帷幕、地下连续墙组成的挡土结构和按基坑平面设计的内支撑体系,是软土地区应用最多的一种深基坑支护形式。根据基坑周围土质、开挖深度可设置成单层或多层的支护结构,一般用工具式钢构件或钢筋混凝土构架形成对撑、角撑、水平桁架或拱券等,以保持深基坑开挖时的边坡稳定,并还可进一步发展成利用地下结构楼层作内支撑的逆作施工技术。  

    (2) 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锚杆能将桩、墙等挡土结构所承受的荷载通过拉杆(索、管、栓)传递到稳定土(岩)层上,形成锚拉体系。锚杆可带扩大体或采用二次高压灌浆以提高与土体的锚固力,并可采用可拆式锚杆。该法适应土质范围广(当土质过软时应慎用),在采用多层锚杆情况下,基坑的开挖深度不受限制。  

    (3) 重力式水泥土挡墙和加筋水泥土挡墙。由喷浆型深层搅拌桩组成的重力式水泥土挡墙,可为实体式或格栅式。该挡墙具有挡土和止水重功能,一般用于开挖深度不大于6M的软土地区基坑支护。当基坑深度超过6M时,可在水泥土中插入加筋杆件,形成加筋水泥土挡墙。必要时还可辅以支撑或锚杆支护加筋水泥土挡墙,以加大基坑的支护深度。  

    (4) 土钉墙支护技术。土钉是一种利用经加固后的原位土体来维护基坑边坡土体稳定的支护方法。它由土钉、钢丝网喷射混凝土面板和加固后的原位土体三部分组成。该支护结构轻型,施工操作方便,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深基坑边坡支护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们以上或经降水后的粘性土或密实性较好的砂土地层,开挖深度一般不大于15M。 

    (5) 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基坑工程变化因素多,在目前设计中尚难做到全面、准确、合理。对于开挖深度较大、坑壁土质较差、周围环境复杂的基坑工程,应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挡土结构位移、支撑锚拉系统应力、基坑周围环境变化的严密监测,以反馈的数据信息调整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确保基坑安全。 

    2、目标与措施 基坑工程技术复杂,在推广应用中除必须遵循现行规范标准外,尚应遵照地方的相关标准。要求基坑工程的内支撑应逐步实现工具化、模数化、系列化,并设置报警系统,以便重复使用;基坑的挡土结构(排桩或地下连续墙)尽量与永久性结构相一致;预应力锚杆应采用可拆除方式;进一步扩大土钉墙支护应用范围,发展土钉与锚杆等结合使用的深基坑综合支护技术;开发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技术。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深基坑工程的管理,凡技术条件比较复杂的基坑工程,开工前必须由有资格的单位对基坑工程进行周密的设计,内容包括支护系选型,支护结构强度、变形计算,场内外土体稳定性、渗透稳定性计算,降水对环境的影响,挖土要求,监测内容等,因地制宜地选用上述先进的适用技术,并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必要时,还应组织专家论证,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目的。基坑施工必须全面贯彻设计要求,按照设计的工况组织土方开挖与支护结构施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要密切配合严密监视支护结构与环境的变化,确保基坑工程安全。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方面总结基坑支护新技术的应用经验和新技术示范工程,编制典型工程应用实录,开展学术交流。要推广技术成熟、符合规范要求的基坑设计计算机软件。 

    3、技术咨询服务单位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二、高强高性混凝土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1) 预拌混凝土的应用技术。加强搅拌站的技术改造,以适应现代混凝土拌制的要求。搅拌站改造的重点是采用先进的搅拌设备和可靠的计量装置。搅拌站应逐步做到机械上料、计算机计量控制和管理;选用强制式或倾卸式搅拌机;应用散装水泥,并有外加剂和超细活性掺后料的贮存和加入装置;要有与企业资质相适应的实验室,以满足各种性能混凝土配制和拌制的要求;有污水处理和回用装置,严格控制粉尘、噪声和水质的污染。从工艺、材料和设备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混凝土拌合物成本。  

    (2) 应用当地材料,配制多种性能要求的高强混凝土。继续提高C50、C55、C60级的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比重,切实解决工程应用中匀质性、不透水性、低收缩性和可泵性的要求,并相应提高其耐久性。扩大C70、C80级高强混凝土的工程试点;开发配制C100级高强混凝土,并应用于试点工程。  

    (3) 开发应用超塑化剂。超塑化剂又称高性能外加剂,必须具有高减水率和良好的保塑性能。减水率应不低于25%,120min坍落度损失不大于20mm。同时,也应严格控制氯离子会计师与总碱量,以及对水泥适应性的要求。在混凝土主要组分水泥、砂、石、掺合料用量不变,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流动性等要求不变的情况下,采用超塑化剂取代一般高效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进一步降低落28d强度再高出10%以上,混凝土耐久性也相应改善。  

    (4) 开发应用超细活性掺合料。超细活性掺合料不仅能改善混凝土中的亚微观结构,提高粗骨料与砂浆之间的界面强度,而且可充填混凝土内部的毛细管,起到增强和密实的作用。超细活性掺合料是由工业废料(硅灰、超细矿渣、粉煤灰、沸石粉或其他工业废渣)经磨细加工而成,一般比表面积应不低于4000cm2/g。应用超细活性掺合料,不仅可改善混凝土性能,而且还可节约水泥。

    (5) 开发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结合工程需要,制订性能指标,应用超塑化剂和超细活性掺合料,配制各种高性能混凝土。当前工程中应用的自密实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都属于高性能混凝土,应扩大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2、目标与措施 发展预拌混凝土仍应遵循“巩固东部,发展中西部”的方针。要求全国每年仍以不低于15%的幅度递增;2000年产量达到4000万m3,2005年达到7000万m3。全国城市预拌混凝土产量达到占现浇混凝土总量的20%。部分大中城市的预拌混凝土产量上达到或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搅拌站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与本地区条件相适应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提高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并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大中城市普及C60级以下高强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扩大C60级以上高强混凝土的技术试点,切实解决C80级以下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技术。开发性能更佳的超塑化剂和超细活性掺合料,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与市场供应体系,有效地降低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性能。2000年使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在部分工程中使用,2005年达到在工程中较普遍地使用。各地建设政主管部门有学术团体,要广泛开展高强度、高性能和绿色混凝土优越性的宣传,及时组织学术交流,抓好一批示范工程。  

    3、技术咨询服务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三、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1) 新Ⅲ级钢筋。新Ⅲ级钢筋是专门为建筑结构应用开发的新型钢筋,其屈服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比普通II级钢筋强度提高20%左右,而价格却增加不多。该钢种已列入新修订的国家规范标准,应大力推广,使之成为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导性钢种。  

    (2) 冷轧带肋钢筋。冷轧带肋钢筋是以普通低碳钢或低合金钢热轧圆盘条为母材,经冷轧减径后在其表面冷轧成具有三面或二面月牙形横肋的钢筋,其直径为4—12mm,强度分别为550、650和800N/mm2三个等级,它们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相当于光面钢筋的3倍以上。可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板类构件中的受力主筋、箍筋和构造钢筋,以及中小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受力钢筋。

    (3) 钢筋焊接网技术。以冷轧带肋钢筋或冷拔光面钢筋为母材,在工厂的专用焊接设备上生产加工而成的网片或网卷,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取代传统的人工绑扎。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工程实践表明,应用焊接网可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钢材消耗和工程成本。  

    (4) 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这种钢材强度别为1720—1860N/mm2,强度高,松弛小,伸直性好,延伸率高,是现代预应力混凝土首选的高效钢筋。国内已引进近10条生产线,形成年产2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除国内使用外还有少量出口。目前已在重要的桥梁、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使用。 

    (5) 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预应力混凝土能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结构性能,降低工程造价,在土木和建筑工程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应用于桥梁、房屋、轨枕、电杆、桩、压力管道、水池、贮罐、水塔及电视塔等工程,而且在技术要求复杂的核电站、石油钻井平台、地下结构等工程中也有广泛应用。高效预应力混凝土除采用高强钢丝或钢绞线外,还应具有符合建筑和使用功能要求的合理结构体系与先进的预应力工艺体系。对房屋建筑,高效预应力混凝土主要用于木柱网的单层、多层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楼盖、井式梁以及框架、桁架和吊车梁等。现浇混凝土的平板、密肋板宜优先选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2、目标与措施 拓宽各类钢筋的供需渠道,建立全国钢材信息库和调剂配送中心,使2000年新Ⅲ级钢筋的应用量达到粗直径钢筋总量的20%,冷轧带肋钢筋的年用量达到120万吨,2005年分别达到40%和300万吨。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构件,每年要以15%的幅度递增,到2000年预应力混凝土达到4000万m3,其中无粘结预 应力混凝土楼盖年用量达到500万m3;2005预应力混凝土和无粘结预应力楼盖分别达到8000万m3和1000万m2。 各地区、各部门的群众学术团体要大力宣传推广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的重要意义,使之形成以新Ⅲ级钢筋和低松弛高强度钢筋绞线为主的钢筋供应体系。2000年前必须限期淘汰碳冷拔钢丝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预应力专业机构或服务中心,按ISO9000标准,搞好一条龙服务。  

    3、技术咨询服务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四、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1) 电渣压力焊技术。电渣压力焊属于熔化压力焊范畴,适用于直径14—40mm的I、Ⅱ、Ⅲ级钢筋竖向连接,但直径28mm以上钢筋焊接技术难度较大。该技术已在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最近试制成功的全自动电渣压力焊机,可排除人为因素干扰,使钢筋的焊接质量更有保障,应优先予以采用。电渣压力焊不适用于水平钢筋或倾斜钢筋(斜度大于4:1)的连接,也不适用于可焊性差的钢筋,对焊工水平低、供电条件差(电压不稳等)、雨季或防火要求高的场合应慎用。  

    (2) 套筒挤压连接技术。套筒挤压连接是把两根待接钢筋的端头先插入一个优质钢套筒,然后用挤压机在侧向加压数道,套筒塑性变形后即与带肋钢筋紧密咬后达到连接的目的。 套筒挤夺连接的优点是接头强度高,质量稳定可靠;安全,无明火,不明火,不受气候影响;适应性强,可用于垂直、水平、倾斜、高空、水下等各方位的钢筋连接,还特别适用于不可焊钢筋、进口钢筋的连接。近年来推广应用迅速。套筒挤压连接的主要缺点是设备移动不便,连接速度较慢。  

    (3) 锥螺纹连接技术。锥螺纹连接是用锥形螺纹套筒将两根钢筋端头对接在一起,利用螺纹的机械咬力传递拉力或压力。所用的设备主要是套丝机,通常安放在现场对钢筋端头进行套丝。套完锥形丝扣的钢筋用塑料帽保护,以防搬运、堆放过程中受损。套筒一般在工厂内加工。连接钢筋时利用测力扳手拧紧套筒至规定的力矩值即可完成钢筋的对接。锥螺纹连接现场操作工序简单,速度快,适用范围广,不受气候影响,受施工单位欢迎。但锥螺纹接头破坏都发生在接头处,现场加工的锥螺纹质量、漏拧或扭紧力矩不准、丝扣松动等对接头强度和变形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重视锥螺纹接头的现场检验,严格执行行业标准中“接头施工现场检验与验收”的规定。绝不能用接头型式检验的证明材料或送样试件,作为判定接头强度等级的依据。  

    (4) 直螺纹连接技术。直螺纹连接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的螺纹连接方式。它先把钢筋端部镦粗,然后再切削直螺纹,最后用套筒实行钢筋对接。由于镦粗段钢筋切削后的净截面仍大于钢筋原截面,即螺纹不存在扭紧力矩对接头性能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也加快了施工速度。直螺纹接头比套筒挤压接头省钢70%,比锥螺纹接头省钢35%,技术经济效果显著。 

    2、目标与措施 进一步推广粗直径钢筋的机械连接与焊接,不断提高我国钢筋的连接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2000年粗钢筋采用机械连接和焊接接头的比重超过70%,2005年超过80%。机械连接和焊接的设备进上步改善,全自动的电渣压力焊机逐步普及,等强度的直螺纹连接技术也将迅速发展,钢筋的接头质量与施工技术水平会出现一个新的飞跃。  

    3、技术咨询服务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冶金部建筑研究部院  

    五、新型模板的脚手架应用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1) 开发新型模板,满足清水泥混凝土施工要求。继续开发钢框胶膈板模板、中型钢模板、钢或胶合板可拆卸式大模板,以及塑料或玻璃钢模壳等工具式模板及其支撑体系,进一步提高模板制作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  

    (2) 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支模方法。根据建筑结构特点,继续发展爬模、滑模、台模、筒子模、隧道模等支模方法和专用工具。推广工具式大模板模板的快拆支撑体系,采用小流水段施工工艺,并搞好模板的配板设计。  

    (3) 提高新型脚手架的应用比重。提高碗扣式脚手、门架式脚手架的应用技术水平。在桥梁施工中,推广应用方塔式组合脚手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积板慎重地推广整体爬架和悬挑式脚手架;开发低合金钢管脚手架,以逐步取代普通钢管脚手架。 

    2、目标与措施 逐步提高新型模板和脚手架的应用比重,到2005年,使我国新型模板和脚手架数量达到总拥有量的30%。施工企业在更新模板的脚手架时,应优先选用新型模板与脚手架及其相应的工具式支撑体系。    

    六、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1) 发展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体系。为节约资源,必须尽快减少实心粘土砖用量,积极发展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努力提高砌块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切实解决墙体“渗、漏、裂”等工艺与技术问题。  

    (2) 发展框架轻墙建筑体系。积极采用异形柱框架结构或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体系,开发轻质保温隔热墙体材料和框架墙多层建筑工艺体系。  

    (3) 外墙外保温隔热技术。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主要应发展外保温技术。将发泡的聚苯乙烯板粘贴在围护结构基层墙体外侧,上抹聚合物砂浆,并于其内用满铺耐碱的玻璃纤维网布增强。外保温技术的成败在于认真选材,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外保温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成功应用。

    (4) 积极采用节能保温门窗和门窗的密封技术。改进节能型门窗构造,重点推广塑料门窗和门窗密封条,切实保证其制作质量与安装技术水平。  

    (5) 高效先进的供热、制冷系统。应用高效锅炉及鼓引风机、水泵、换热器和先进的制冷设备;直埋式保温管道、水力平衡阀和管网双管接户系统,以及分室控制温度,按户安装热表等先进节能技术与设备,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2、目标与措施 新设计的采暖居住建筑应在当地1980年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50%。对集口供暖的民用建筑,先行安设热表及有关调节设备,并按表计量收费的试点,要求2000年在重点城市的新建小区中试行。对采暖区热环境差或能耗大的既有建筑,也应从2000年起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打暖区城市应有采暖系统节能达标的样板。节能保温门窗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大力推广应用。 发展砌块建筑的试点城市,要在2000年前提出本地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产品系列、墙体及节点构造,以及防治渗、漏、裂等质量通病的措施。2005年完成全国砌块建筑与框架轻墙建筑体系的标准图集、工法与工艺技术樯准,促进新技术推广与墙体改革工作的顺得进行。  

    3、技术咨询服务单位 北京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改革办公室 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   

    七、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   

    (一)建筑防水 

    1、主要技术内容 

    ⑴、新型防水材料的应用技术。新型防水材料是化学建材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有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合成高分子片材、防水涂料和密封材料以及刚性防水材料和堵漏止水材料等。新型防水材料具有强度高、延性大、高弹性、轻质、耐老化等良好性能,在建筑防水工程中的应用比重日益提高。根据工程实践,屋面防水重点推广中高档的SBS、APP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厕浴间防水重点推广石油沥青聚氨酯等低染型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地下室防水重点推广以自防水混凝土为主,并与柔性防水相结合的防水措施。 

    ⑵、发展新的防水工艺技术。根据工程特点和使用部位合理选材,制订合理的防水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当前,建筑防水工程由单一材料防水,向卷材与涂膜防水相结合、刚性防水与柔性防水相结合的多道设防、综合治理方向发展。在保温隔热屋面工程中,也将扩大倒置式(防水层做在保温层下面)屋面的工程试点。施工工艺应采用当前比较成熟的热熔法、热焊接法、冷粘法、冷涂法等。在可能出现变形或裂缝的地方,应优先选用强度高、延伸性好的防水材料。当卷材的延伸率较低且基层的含水率较高时,应选用条粘、点粘、空铺、机械固定等新的施工方法。  

    2、目标与措施 进一步提高建筑防水工程质量和新技术的应用水平,降低屋面渗漏率。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比重每年要以1.5%的幅度递增,到2000年全国应用新型防水材料的比重将达到25%,2005年达到35%。逐步减少或淘汰传统的纸胎沥青油毡在建筑防水工程中的应用。屋面渗漏率也将由目前的5%降低到2005年的3%。 2、目标与措施 进上步提高建筑防水工程质量和新技术的应用水平,降低屋面渗漏率。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比重每年要以1.5%的幅度递增,到2000年全国应用新型防水材料的比重将达到25%,2005年达到35%。逐步减少或淘汰传统的纸胎沥青油毡在建筑防水工程中的应用。屋面渗漏率也将由目前的5%降低到2005年的3%。 为确保防水工程质量,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严把防水材料质量关、防水施工人员资质关,做到先培训后目岗。认真贯彻国家现行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行业和地区性标准以及行业的推荐作法等。同时,应加快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标准图集和防水工程配套部件标准的编制。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可以实行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期制度。  

    3、技术咨询服务单位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  

    (二)塑料管应用  

    1、主要技术内容 

    ⑴、硬聚氯乙烯管材的应用技术。该管材主要用于城镇给水、室内排水、电线穿线管、水落管等,年用量约8万吨。要提高塑料管材在建筑中的应用比重,必须处理好管材与管材的生产比例,进一步提高管件的配套能力与供应水平;接口必须使用粘结剂;为避免塑料排水管噪声超标,应尽量采用芯层发泡的硬聚氯乙烯管道;立管出墙拐弯处应尽量用450弯头,并设置安装支墩,防止因位移造成渗漏。  

    ⑵、铝塑复合管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铝塑管材是多层复合管材,中间铝合金层是管道的骨架,内外层是聚乙烯。这种管材的致密性能好,耐压强度高,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广泛用作供水和燃气管道。国内已有小批量生产,并在部分公共建筑和高级住宅中应用。推广铝塑复合管材,首先要抓好技术标准的制订的总结工程应用经验,然后逐步气势扩大工程应用。  

    2、目标与措施 在城镇供水管线和新生建住宅的室内排水管线、电线穿线管和雨水管中,进一步提高塑料管材的应用比重,到2000年使室外和室内的管线中塑料管材应用比重分别达到20%和40%;2005年分别达到30%和50%,塑料管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量将达20万吨以上。同时,还应积极推广芯层发泡在硬聚氯乙烯管材,抓好铝塑复合管材的工程试点。  

    3、技术咨询服务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八、钢结构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⑴、高层钢结构技术。根据建筑高度和设计要求分别采用框架、框架=支撑、筒体和巨型框架结构,其构件可采用钢、劲性钢筋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钢构件质轻延性好,可采用焊接型钢或轧制型钢,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劲性钢筋混凝土构件刚度大,防火性能好,适用于中高层建筑或底部结构;钢管混凝土施工简便,仅用于柱结构。 

    ⑵、空间钢结构技术。空间钢结构自重轻、刚度大、造型美观,施工速度快。以钢管为杆件的球节点平板网架、多层变截面网架及网壳等是我国空间钢结构用量最大的结构型式。具有空间刚度大,用钢量低的优点,在设计、施工方面均到国际先进水平,有专门的设计、施工和检验规程,并可提供完备的CAD软件。除网架结构外,空间结构尚有在跨悬索结构、索-膜结构等。  

    ⑶、轻钢结构技术。伴随着轻型彩色钢板制成墙体和屋面围护结构组成的新结构型式,由厚5mm以上钢板焊接或轧制的大断面薄壁H型钢墙梁和屋面檀条,圆钢制成柔性支撑系统和高强螺栓连接构成的轻钢结构体系,柱距可从6m至9m,跨度可达30m或更大,高度可达十几米,并可设轻型吊车。用钢量20-30kg/m2。现已有标准化的设计程序和专业化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好,安装速度快,重量轻,投资少,施工不受季节限制,适用于各种轻型工业厂房。 

    ⑷、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以型钢或钢管与混凝土构件组成的梁、柱承重结构为钢-混组合结构,近年来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组合结构兼有钢与混凝土两者的优点,整体强度大、刚性好、抗震性能良好,当采用外包混凝土构造时,更具有良好的耐火和耐腐蚀性能。组合结构构件一般可降低用钢量15%-20%。组合楼盖及钢管混凝土构件,还具有少支模或不支模、施工方便快速的优点,推广潜秘较大,适用于承受较大荷载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的框架梁、柱及楼盖,工业建筑柱和楼盖等。 

    ⑸、高强度螺栓连接与焊接技术。高强螺栓通过摩擦力来传递应力,由螺栓、螺母和垫圈三部分组成。高强螺栓连接具有施工简便、拆除灵活、承载力高、抗疲劳性能和自锁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工程中已取代了铆接和部分焊接,成为钢结构制作及安装中的主要连接手段。在车间内制作的钢构件,厚板应采用自动多丝埋弧焊,箱形柱隔板应采用熔嘴电渣焊等技术。现场安装施工中,应采用半自动焊技术的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及自保护药芯焊丝技术。  

    ⑹、钢结构防护技术。钢结构防护包括防火、防腐、防锈,一般在防火涂料处理后无需再做防锈处理,但在有腐蚀气体的建筑中尚需做防腐处理。国内防火涂料种类较多,如TN系列、MC-10等,其中MC-10防火涂料具有防火、防腐功能。防腐防锈涂料有醇酸磁漆、氯化橡胶漆、氟橡胶涂料及氯磺化涂料等。在施工中应根据钢结构型式、耐火等级要求及环境要求选用合适的涂料及涂层厚度。  

    2、目标与措施 钢结构工程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大推广应用中必须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钢结构工程专业化队伍的建设,组织好质检队伍培训工作,并及时总结工程实践和新技术应用。大专院校、设计部门和施工企业应加速钢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培养,推广技术成熟的钢结构CAD软件。群众学术团体应配合钢结构技术的发展,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积极把钢结构的设计、制作与施工安装技术的总体水平,以期在近期内能有较大的提高。  

    3、技术咨询服务单位 冶金部建筑研究部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九、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⑴、桅杆起重机的整体安装技术。桅杆起重机吊装工艺方案繁多,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只有从实际出发选择比较合理的吊装工艺与方法,才能顺利地完成工程吊装任务。可供选择的吊装方法主要有:滑移法、夺吊法、扳吊法、扳倒法、摆动法、多桅杆抬吊法、推举法、换索法等。各地应用传统的吊装工艺和桅杆起重机对石化、冶金、电力等行业的塔、罐、容器、烟囱等大型设备在地面组装后一次整体吊装就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这种安装技术在特定的条件下不仅可完成重物的吊装任务,而且可取得比较理想的经济效果,因此,要重视我国传统的安装工艺、技术。  

    ⑵、集群千斤顶的同步整体提升技术。千斤顶具有极强的推举力,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成群的千斤顶的液力和行程进行同步的分配与控制,以拉动钢绞线,并应用预应力锚具和“猴子爬杆”的原理,对钢绞线进行反复的受紧和固定,以达到使数百吨、甚至数千吨的重物按预定要求平稳地整体提升安装就位。该技术作业安全可靠,提升重物可根据需要任意组合配置,提升或悬停随时都可控制,是新近开发的一种较理想的垂直提升安装工艺,现已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天线、北京西站钢门楼、波音747四机库钢网架和上海歌剧院屋盖等大型工程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目标与措施 企业在承接大型构件或设备安装工程、比较各种吊装方案与技术条件时,应根据工程特点考率我国的传统吊装工艺,采用简易的起重设备或利用计算机控制的集群千斤顶进行整体提升,完成大件安装任务。该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取得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效果。在使用中应逐步用现代先进技术改进工艺,使之更加完善,更具有新意。  

    3、技术咨询服务单位 中国安装协会   

    十、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⑴、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软件,要提高到经营管理与决策水平。企业应用电子计算机不应停留在统计汇总、报表和文字处理上,应积极推广单项管理软件,并逐步向管理集成软件系统过度。当前,企业仍应积极推广工程投标报价和工程造价、网络计划编制、财务和会计管理、计划统计、劳动力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和文档资料等单项应用软件。部分企业还应推广工程成本控制软件技术。个别的计算机应用先进企业和软件公司,应开发和推广工程管理集成软件系统。  

    ⑵、推广施工工艺控制软件,提高企业的生产和技术管理水平。当前应推广钢筋优化下料、模板及脚手架CAD设计、混泥土搅拌站的自动计量、混泥土成熟度测量、深基坑支撑结构设计以及试验室数据的自动采集软件等。在部分先进企业中推广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图纸管理、竣工图纸绘制现场CAD放样以及大型工程机械使用卫星定位技术等。  

    ⑶、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要逐步加入国际互联网,做到资源共享。除要求普遍加入国际互联网外,对使用计算机较好的企业还应推广企业内部信息网,使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和工程项目达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⑷、推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技术信息、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当前国内的先进企业在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中,已经采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化施工、工作流程标准化、技术管理规范化。要推广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使企业的管理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2、目标与措施 一级建筑企业要求在2000年前,能较普遍地使用计算机单项管理软件;2005年企业除使用单项软件外,至少有1/3达到使用工程项目集成软件,并加入国际互联网络,做到资源共享。二级及其以下建筑企业应利用现有的软件成果,在2005年前对50%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专项管理,有条件的可以开通国际互联网。全行业微机拥有量应用由目前的6万台套增加到2005年的20万台套。

    来源: 中国节能住宅网

  • 中建滨湖设计总部(中建低碳智慧示范办公大楼)全景。 中建西南院供图 

    大楼四周墙面采用玻璃幕墙。 中建西南院供图

    在兴隆湖畔的一个办公区,有一个8000多平方米的屋顶花园,就像给这幢建筑戴上了“防晒帽”,降低了大楼的城市热岛效应。不仅如此,大楼设置了采光天井,让87%的功能房间能够达到自然采光标准,白天开灯的概率大大降低。位于楼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不仅可供照明,还可以供电动车充电……这就是日前启用的成都首个“近零碳建筑”——中建滨湖设计总部(中建低碳智慧示范办公大楼)。

    中建西南院双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渊介绍,该大楼采用了30多项低碳建筑技术,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科技示范工程。“近零碳建筑”究竟长什么样?它如何实现将碳排放量保持在“近零”的较低水平?“绿建筑”背后有哪些“黑科技”?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关键词一“节能外衣”

    8000多平方米屋顶花园,年固碳量达1000吨

    走入大楼,需拾级而上。袁渊介绍,采用层层退台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利用场地高差减少土石方开挖,更主要是为实现空气流通更顺畅。

    伴随层层退台的,还有层层叠翠——整个办公区的建筑都穿上了一层“节能外衣”,不仅屋顶是8000多平方米的花园,大楼四周墙面也布有绿色藤蔓。

    “这些都是本地的植物,成本低、易于维护,藤蔓是成都常见的油麻藤。”袁渊介绍,建筑绿化全覆盖,目的是为建筑穿戴上“防晒帽”和“防护外套”,实现大楼降温,消减其城市热岛效应。

    这些“节能外衣”能减掉多少碳排放?“实际上,植被是最好的固碳方式。”袁渊说,8000多平方米的屋顶花园除了吸收热量外,一年的固碳量能够达到1000吨。此外,大楼的地下室还设置了雨水收集池,用于植物灌溉和场地冲洗。同时,大楼还通过智慧灌溉系统来节约水资源,“据测算,每年可减少用水约1700吨。”

    “建筑碳排放很大的一部分,来自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在不影响其容量的情况下,该大楼通过规划和设计,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袁渊表示。

    关键词二自然采光

    玻璃幕墙、采光天井,87%的功能房间实现自然采光

    一眼看去,大楼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满眼绿色之外,还有四面的玻璃外墙。

    这些玻璃外墙的作用是什么?在大楼内,记者发现,无论是在大厅、走廊,还是办公室,在照明灯没有打开的情况下,室内不仅通透,光线效果也非常好。

    “对自然光的引入,只是玻璃幕墙效用的一方面,它还能充分实现节能。”袁渊介绍,玻璃幕墙采用三银双中空LOW-E玻璃,较普通中空玻璃来讲,综合太阳得热系数优化至0.19,可以节省35%的空调能耗,“简单来说,在夏天,室内玻璃的一侧可比室外一侧低9摄氏度。”

    这个玻璃幕墙的成本如何?能否推广?袁渊表示,该幕墙体系目前已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外墙等使用,虽然成本上较普通玻璃贵一些,但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可降低不少能量消耗和成本支出。

    按照“最大程度采用自然光”的理念,在玻璃幕墙之外,大楼内还专门设置了采光天井。

    “我们在设计时对大空间采光问题进行了模拟分析,在最有利区域设置采光天井。同时,还在屋顶花园设置光导管,将自然光导入室内。综合下来,大楼内87%的功能房间可达到自然采光标准,这样白天就可以减少开灯。”袁渊说。

    自然采光之外,仍避免不了使用照明用电。如何最大程度节能?袁渊介绍,大楼内设置了“工位照明DALI控制系统”感应模块,可以感应区域人员活动情况,配合照度感应,进行灯具的开关和亮度调节,避免了办公区空无一人却灯火通明的情况出现。

    关键词三光储直柔

    地下室装上“充电宝”,楼顶光伏板年发电量约12.9万度

    与其他办公大楼明显不同的是,该大楼顶部还设置了光伏板,一期面积达540平方米,二期在建超过300平方米。同时,在地下还专门建有储存光伏发电的“充电宝”。

    “这一技术叫作‘光储直柔’(建筑领域应用太阳能光伏、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交互四项技术的简称),在西部地区建筑上首次采用。”袁渊介绍,整个大楼一二层的示范区域照明、电脑用电以及地下室照明和充电,都来自大楼六层及七层的分布式光伏发电。

    “大楼分布式光伏板面积共865平方米,装机容量163千瓦,年发电量约12.9万度。同时,对地下室的大型储能机房,运维系统也可实时监控发电和用电量。”袁渊说。

    多余的电还可以储存起来,员工可用于对电动车的充电。在发电量不足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市政用电谷价来充满电动车,然后向“充电宝”进行反向充电赚取差价。“这是最直观和简单的碳交易。”袁渊表示,据测算,光是建筑光伏发电一项,每年就可产生10万元收益。

    袁渊告诉记者,与成都市一般办公楼相比,通过“节能外衣”、自然采光以及“光储直柔”等一系列技术,该大楼年均能耗从120千瓦时/平方米降低至40—80千瓦时/平方米,每年可以节省用电186万度、约150万元,年减少碳排放约1027吨。

    来源:中建西南院

  • 一、 BIM技术的分类

    BIM技术又称建筑信息管理技术。结合三维数字技术的应用,基于准确的建筑数据构建系统数据模型,确保建筑项目的各种参数和附加数据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BIM技术还可以充分应用建筑工程数据,提高建筑管理的准确性,通过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协调工程部门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一)三维渲染技术分析

    BIM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建筑模型,能够使用3d渲染技术实现真实的视觉效果,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设计人员设计好的设计图纸信息通过使用三维图像真实的反应,通过建筑模型设计人员的监督可以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方案。BIM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对其他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集中比较,帮助设计师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案。BIM三维建模完成后,可以利用三维渲染技术提高模型建立的精度,帮助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精度。

    (二)快速算量功能

    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这就需要建立数据信息库,保证预算办公室对建设项目的核算数据、各种信息的速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BIM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更好的调整和控制施工人员,做好施工资源的配置,节约施工成本。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信息。施工难度系数较高。如果能结合BIM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数据信息的计算和整理效率。BIM技术来构建模型,可以实现加强施工管理,减少能源消耗,输入实际数据在软件信息,反映建设的现实状态,促进员工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问题,提高工程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

    二、 在建筑施工中BIM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搜集信息数据

    在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收集相关數据和信息,形成真实可靠的建筑模型。员工应首先到建筑工地,针对施工现场的深入调查,了解周围的建筑类型,施工条件和交通状况和其他信息,收集相关数据,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来完成建设的各类数据和信息集成的信息保存,并建立数据管理平台,完整的数据及其在数据管理平台中的应用。数据信息的收集必须准确,从而为建筑施工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

    (二)建立施工模型

    在建筑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结合BIM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模拟出建筑系统的真是结构,优化建筑施工管理系统,监督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建立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浏览表格,在其中各种施工组织明细一览无余,为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最重要的是BIM技术还能够形成3D模型,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以及人员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施工中建立施工模型一定不能脱离实际施工情况,只有施工模型真实可靠,才能够控制好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下来提升施工进度,按照施工计划完成建筑施工。BIM技术建立施工模型,能够针对建筑工程全过程实施动态化监督管理。

    (三)细化应用流程

    为了确保BIM模型的建立是科学有效的,需要细化技术应用流程,对建筑施工数据进行分离,加强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数据和信息的研究,以确保管理工作更加有效。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建模中的应用,可以对当前施工状态和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施工流程和人力资源配置。BIM技术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应树立建筑项目管理的权威,实现对建筑项目的有效管理。施工部门经理应加强学习,主动掌握BIM技术相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效率。

    四)施工进度管理

    将BIM技术应用于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管理中,可以优化现场施工的操作环节,加强对工期的把握和控制。BIM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进度管理模式。采用创新的运营技术,设计了模拟演示系统,可以用3D演示技术真实、具体地展示施工过程。通过观察动态演示操作,操作者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建筑工地的需要注意的重要的施工过程,理解不同施工环节的操作过程中,及时发现施工的技术冲突和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前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地减少的影响因素,提高施工进度。BIM技术可视化技术的特点,针对施工联系直观的三维演示操作,可以帮助控制好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活动,按照建设计划实施相关内容的建设行为,改变了传统的计划管理烦琐,而且配合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施工质量。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促进建筑行业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BIM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优化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还能够提升我国建筑工程整体行业水平。在建筑施工中工作人员要重视技术应用科学性和准确定,确保信息数据收集准确无误,为技术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运行碳排放(含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约为21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建筑行业如何快速实现碳排放达峰并实现深度减排,不影响人居环境品质的改善和⼈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中的重要议题。

    一、明确建筑行业碳排放定义和内涵

    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可以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前者指的是在建筑行业发生的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包括建筑内的直接供暖、炊事、生活热水、医院或酒店蒸汽等导致的燃料排放;后者指外界输入建筑的电力、热力包含的碳排放。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体系下,⼀般将直接碳排放的部门划分为工业、电国、建筑和交通四个行业。这种语境下的建筑行业碳排放⼀般只包含直接碳排放。

    而我国大部分研究和讨论中涉及的碳排放则包括了直接与间接碳排放,甚至部分研究和讨论中还涉及了建材(如钢铁、水泥、玻璃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在IPCC体系下,这部分排放应该算在 业领域,但排放量的多少和未来房屋建设发展趋势直接相关。此外,建筑运行阶段使用制冷产品,由于可能产生制冷剂泄露,也会产生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因此未来非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也会逐渐成为减排重点。

    只有明确了统⼀的建筑行业碳排放语境和定义,才可能讨论形成统一的行业碳减排实现路径。
    把握我国建筑行业碳排放趋势和特点

    从全球看,建筑行业运行用能导致的碳排放占双28%,全球建筑相关用能碳排放占⽐40%(包含建筑建造)。以2017年为例,中国和美国建筑运行用能相关的碳排放占比分别是20%和36%。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伴随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平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运行碳排放比重越来越大。

    图1 我国建筑⾏业碳排放拆分(含直接和间接碳排放,不含建材)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0》,我国建筑碳排放总量整体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 2019年达到约21亿吨,占总碳排放的21%(其中直接碳排放约占总碳排放的13%),较2000年6.68亿吨增长了约3.14倍,年均增长6.96%。

    如图1所⽰,其中北方供暖约排放5.5亿吨CO2(排放强度约37kgCO2/m2),城镇住宅(除北方采暖)约4.4亿吨CO2(排放强度约18kgCO2/m2),公共建筑(除北方采暖)约6.5亿吨CO2(排放强度约51 kgCO2/m2),农村住宅商品能碳排放约5.5亿吨CO2(排放强度约24kgCO2/m2)。若考虑建筑相关行业(包括建材生产、运输和工艺过程)碳排放,碳排放⽐例已超过 35%,如图2所⽰。

    图2 建筑⾏业碳排放发展趋势情况(含建材)


    二、建筑碳中和领域的18项高科技

    01高效保温隔热外墙体系

    建筑内保温致命缺点是无法避免冷桥,容易形成冷凝水从面破坏墙体,因此无论是从保温效果还是从外饰面安装的牢固度和安全性考虑,外墙外保温及饰面干挂技术都是最好的外墙保温方式。外保温的形式可有效形成建筑保温系统,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减少热桥的产生,其次保温层与外饰面之间的空气层可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以降低空调温材料。


    不同外墙保温系统对⽐

    02 高效门窗系统与构造技术

    外窗保温系统包括三部分:断桥铝合金窗框、中空玻璃、窗框与窗洞口连接断桥节点处理技术。外窗安装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户,同时通过改善窗户制作安装精度、加安密封条等办法,减少空气渗漏和冷风渗透耗热。采用高性能门窗,玻璃的性能至关重要。高性能玻璃产品⽐普通中空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高出⼀到数倍。例如单面镀膜Low-E中空玻璃,其导热系数约为1.7w/m2.k,保温隔热性能比普通中空玻璃提高⼀倍,德国新型的保温节能玻璃U值达到0.5,比普通900mm砖墙加150mm聚苯保温层保温效果还好。

    不同型材性能⽐较

    03热桥阻断构造技术

    热桥是热量传递的捷径,不但造成相当的冷热量损失,而且会有局部结露现象,特别是在建筑外墙、外窗等系统保温隔热性能大幅度改善之后,问题愈发突出。因此在设计施工时,应当对诸如窗洞、阳台板、突出圈梁、及构造柱等位置采用⼀定的保温⽅式,将其热桥阻断,达到较好的保温节能效果并增加舒适度。

    热桥阻断技术在国外已有优秀的技术和⼴泛的应用,如消除阳台楼板冷桥构造,德国已有非常成熟的产品,如“钢筋/绝缘保温材埋件”等。这种产品在施工中埋入混凝土楼板,施工简便,效果⾮常好。国内完全有能力开发这类产品,也会有很好的市场反应

    04遮阳系统

    外遮阳设施

    外遮阳是最有效的遮阳设施,它直接将80%的太阳辐射热量遮挡于室外,有效降低了空调负荷,节约了能量。结合建筑形式,在南向及西向安装一定形式的可调外遮阳,随使用情况进行调节,这样既能满中夏季遮阳的要求,又不影响采光及冬季日照要求。并且可进⼀步安装光、温感元件及电动执行机构以实现智能化的全自动控制,在室内无人的情况下也可根据室内外温度及日照强度自动调节遮阳设施,以降低太阳辐射的影响,节约能源。外遮阳系统中较传统的为卷帘外遮阳系统,在夏天日照强烈的时候将卷帘放下,可以有效遮挡阳光。目前较为先进的是由钢化玻璃(冰花玻璃)构成的外遮阳系统。

    外遮阳系统结构(由外向内)

    •12mm厚可滑动半透明钢化玻璃推拉遮阳镶嵌板

    •空⽓层

    •外墙涂料、保温及结构

    •外窗系统

    钢化玻璃与中空玻璃的搭配效益

    中空玻璃的特点是允许日光携带的能量进⼊室内,但是室内的热量不会发散到室外,这⼀点对冬天极为有利,而夏天则会有室温过高的问题。当阳光照射到钢化玻璃表面的磨砂纹路上时会形成漫反射,热量随之被阻挡室外。钢化玻璃与中空玻璃搭配使夏天绝⼤部分阳光热量被隔绝在室外,解决西晒的困扰。

    从上面同玻璃结构遮阳和防噪效果示意图可以看出,冰花玻璃和中空玻璃的配合使用,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遮阳效果,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弱室外噪声影响。

    内遮阳设施

    相对于外遮阳,内遮阳设施对太阳辐射的遮挡效果较弱,但对于居住建筑而言,不论从私密性角度还是防眩光角度考虑都是必须的。同时其对于改善室内舒适度,降低空调负荷及美化室内环境都有一定的作用。

    05房屋呼吸系统

    目前,欧洲采用的住宅动力通风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门窗+厨卫排风扇的通风系统,这一种造价便宜,安装简单;缺点是噪声干扰,通风效果不理想。另一种是外墙进风设备+卫生间出风口+屋顶排风扇的通风系统,在过滤空气、降低噪声的同时,科学合理地保证了室内通风量,排出卫生间潮湿污浊空气,噪声干扰小。

    工作原理和作用

    取自高空的新鲜空气,经过滤、除尘、灭菌、加热/降温,加湿/除湿等处理过程,以每秒0.3m的低速,从房间底部送风口不间断送出,低于室温两度的新风,在地面形成新风潮,层层叠加,缓缓上升,带走人体室内污浊气体,最后,经由排气孔排出。有效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使居室时刻保持干爽、舒适的状态,对大连夏季潮湿的空气有很强的除湿作用。不用开窗即可获得新鲜空气,减少室内热损失,节省能源。驱除室内装饰造成的可能长时间存在的有害气体。


    06排水噪声处理系统

    一般房屋传入室内的噪声有以下几类:室外的噪声透过外墙和窗户传入室内;楼上活动透过楼板传入楼下室内的噪声;下水管道流水撞击管壁产生的噪声。


    •外遮阳系统和外窗系统可有效阻隔室外噪声

    •楼板垫层下加隔声垫,防⽌楼上传⼊室内的噪声

    •排⽔噪声处理系统

    排水噪间系统——同层排水。同层排水系统来源于欧洲,至今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虽然该系统进入中国市场不长,但发展迅速,在北京、上海及广东区域都有较多应用。

    隔层排水:排水支管穿过楼板,在下层住户的天花板上与立管相连。

    同层排水:同楼层的排水支管与主排水支管均不穿越楼板,在同楼层内连接到主排水立管上。

    同层排水:同楼层的排水支管与主排水支管均不穿越楼板,在同楼层内连接到主排水立管上。

    系统组成

    •HDPE管道系统

    •隐蔽式系统安装组件

    •与同层排⽔相配套的卫⽣器具

    •存⽔弯

    同层排水的优势

    与传统的隔层排水系统相比,同层排水系统具有下列优势:

    隔声:采用墙前安装方式,假墙能起到隔声和增强视觉效果的作用。

    独立:在卫生间,管道不穿越楼板,享受真正的产权独立,即使维修也无需跨层修理。

    自由:房型设计和室内空间布置更加灵活,只需调整排水支管,就可实现个性化装修。

    节水:采用内表面光滑的HDPE管道及独特的⽔箱设计,提高了系统的排水效果,实现真正的节水功能。

    经济:采用同层排不技术,大大减少系统的立管、支管及配件数量,材料与施 较少,性价比高。

    连接可靠:选用的PE管道采用热熔连接,不但连接强度高,而且杜绝泄漏问题,保证安全使用50年。

    07中央除尘系统

    中央除尘系统的概念就是主机和吸尘区分离,并将过滤后的空气排到室外,这样不仅解决了室内卫生不良状况,还杜绝了除尘之后的二次污染。

    原理:中央除尘系统是将吸尘主机放置在⼀个卫和生要求较低的场所,如:地下设备层、车库、清理间等,将吸尘管道嵌至墙里,在墙外只留如普通电源插座大小的吸尘插口,当需要清理时只需将一根软管插⼊吸尘口,此时系统自动启动主机开关,全部大小灰尘、纸屑、烟头、有害微生物,甚至客房中的烟味等不良气味,都经过严格密封的管道传送到中央收集站。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全部或局部清洁,确保了最清洁的室内环境。

    中央除尘系统的清洁处理能力是一般吸尘器的5倍,而软管长度可任意选配。该类系统在欧美国家已是必配系统,在国内已有很多项目在使用。

    08食物垃圾处理系统

    城市垃圾中占有相当大比例的食物垃圾不仅影响室内环境,也是居室虫害滋生源和疾病传播源。食物垃圾处理系统是一个纯国外引进的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由极少数的国外制造商引入中国。

    目前北京包括锋尚国际、万科、奥林匹克花园、华新国际、珠江帝景等在内的不少高档精装修房已使用了食物垃圾处理系统。每天产生的大量食物垃圾通过厨房的洗池排水口下安装的食物垃圾处理器,直接进⼊化粪池。

    09屋面雨水系统

    虹吸式雨水系统是当今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屋面排放系统,该系统诞生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的屋面工程中。虹吸式雨水系统是利用不同高度的势能差,使得管道系统内部局部产生真空,从而通过虹吸作用达到快速排放雨水的目的。

    10⼩区智能化系统

    ⼩区智能化系统的“一、二、三”:

    一个平台:⼩区智能化系统集成管理⽹络平台;

    二个基础:控制⽹络和信息⽹络;

    三个分支:安全防范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住宅⼩区智能化系统以先进,有发展、有后援,能满⾜并适应住户需求的技术,并应用成熟可靠,具有易集成、扩展、操作、维修的产品,同时尽可能降低系统整体造价的原则,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技术,实现各子系统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的管理集成。使其成为⼀个互相关联、统⼀和协调的系统,系统资源达到充分共享,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实现真正意义的方便、安全、实用、可靠。


    11天棚采暖制冷系统

    将高性能 程塑料管铺设在混凝土楼板内,冬天采暖进水水温33℃,回水30℃,夏天制冷进⽔18℃,回水温度21℃,通过冷热水的控温,夏天制冷,冬天采暖,室内温度恒定在20-26℃。

    冬天楼板会均匀地散发出28℃到29℃的热量,室内的温度使人们觉得温暖舒适,人体的温度30℃左右,所以不会有烘烤的感觉;夏天楼板温度19到24℃,可以把室内过多的热量带走。

    人和环境的热交换方式以辐射形式所占比例最大,并且约⼀半的热量从头部散发。天棚采暖系统以顶部辐射的形式进行采暖和制冷,比普通⽅式更健康、舒适、有效。

    北京万国城采用了此项技术。在进行室内温度测试的时候,离屋顶0.5m、1.0m、1.5m的高度进⾏测试,温差在0.2-0.3,人体⼀般不易觉察到这个温差,所以低温辐射采暖制冷的方式是目前民用建筑里最舒适的制冷采暖方式。

    12太阳能系统

    对太阳能的利用总体上可分为两类:太阳能集热板集热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板集热技术较为成熟,设备材料价格也不昂贵,有⼀定的应用。

    13地源热泵系统

    地源耦合热泵机组可做为空调系统冬季供热、夏季供冷的冷热源系统,并同时提供生活热水。它就是利用地下土壤,岩石及地下水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通过埋藏于地下的管路系统与土壤、岩石及地下水进行热交换,夏季,通过对室内制冷将建筑物内的热量搬运出来,一部分用于提供免费生活用热,其余换热到地下储藏起来,冬季把地下储藏的低品位热能通过热泵搬运出来,实现对建筑物供热及提供生活热水地源耦合热泵的能耗很低,仅为常规系统能耗的25%-35%,它由水循环系统、热交换器、地源热泵机组、空调末端及控制系统组成。

    14热电冷联产系统

    热电冷联产是采用燃煤或燃气产生一次蒸汽利用汽轮机发电,来提供电力,同时充分回收其排放的低品位废热即中高温二次蒸汽及高温烟气来提供生活用热、冬季供暖以及为单效或双效溴化锂制冷机提供动力夏季供冷,从而实现冷、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的效率较高,大型火力发电厂实际运行效率只有36%左右,而热电冷联产项目的实际运行效率可达60-80%左右。

    15变风量空调系统

    变风量系统是由变频中央空调系统配以变风量(VAV)末端设备组成,是⼀种高舒适度、低能耗的空调系统。变风量系统比常规这种系统具有相当多的优点:系统中的能耗设备均可进行变频调节能量输出,即使在较低负荷的工况下,也能通过变频调节而工作在较高的效率下,节约大量能源;系统中各个房间可独立起停及调节温度,并且互不影响,给使用者创造了极高的舒适度。

    变频技术是在建筑物空调负荷需求发生变化时(如室内人员、室外温度、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通过对冷水机组,水泵,风机等设备进行变频调节来降低能量输出以适应负荷需求,其整体节能效果可达到30%-40%。

    16浮筑楼盘技术

    为解决楼板撞击传声产生的噪声,德国住宅地面普遍采用“浮筑楼板”构造(SchwimmendeEstrich)。即在结构楼板上铺设⼀层绝缘隔声材料,上面再浇筑6-200mm的混凝⼟砂浆层,这层楼板好像浮在绝缘层上,与楼板及四周墙体分离,从而达到极好的隔声效果。

    17中水利用系统

    中水处理系统就是将生活废水、冷却水、已达标排放的生产污水等水源,经物化或生化处理,达到国家《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然后再回用于厕所冲洗、灌溉草坪、洗车、 业循环水及扫除用水等。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替换出等量的自来水,又减轻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是利国利民造福后代的善举。


    18绿色屋面系统

    在这方面,国外已有成熟的绿色屋面技术,适宜不同条件、不同植物的生长构造。例如在通常条件下,可种植⼀些易成活、成本低、无需管理的植物,如草类、苔藓类植物;或种植观赏效果好、需定期维护且对土壤厚度要求较高的植物,使其随季节变化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


    这⼀构造,一方面要满足植物生长的不同要求,解决蓄水和通风问题;同时该技术构造必须保证建筑顶部防水层不受植物根系的破坏,从而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 建筑施工是人们利用各种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按照特定的设计蓝图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进行的为建造各式各样的建筑产品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十大新技术有哪些2022,一起来看看吧!


    建筑工程施工十大新技术


    1、雨水回收利用技术

    雨水回用系统,就是将雨水收集后,按照不同的需求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后达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目前多数由弃流过滤系统、蓄水系统、净化系统组成。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雨水资源,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缺水,而且能涵养与保护水资源、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减少水涝,控制城市地下水超采带来的漏斗效应与沉降,减轻水体污染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施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益处已成为人们普遍共识。

    2、数控钢筋弯箍机

    数控钢筋弯曲机是由工业计算机精确控制弯曲以替代人工弯曲的机械,主要加工棒材钢筋。数控钢筋弯曲机是由工业计算机精确控制弯曲以替代人工弯曲的机械,主要加工棒材钢筋,可弯曲50mm以内的国标钢筋。该设备可一次加工多根钢筋,具有加工形状标准,加工量大的优点。可替代人工20-30人。该设备可与数控式钢筋剪切生产线配套使用,也可单独工作,将建筑用钢筋进行自动化高量弯曲加工,可加工中铁、核电项目等专用超强钢筋。

    3、混凝土地坪一次成型技术

    混凝土地坪一次成型技术是将楼板混凝土与表面找平砂浆合二为一的施工技术。该技术要求混凝土在收平时加强对混凝土标高的控制,标高误差应达到水泥砂浆的质量要求,楼板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要用混凝土磨光机对表面进行二次压光,消除混凝土楼板的早期裂缝,使混凝土地坪达到水泥砂浆地坪的质量要求。这样成型的楼地面可达到水泥砂浆地坪的平整度和观感,因而不用进行装修找平层,从而节省了找平层的工作时间,缩短了工期,还可以节省水泥砂浆材料。

    该技术特别适用于超高层钢结构外框楼板混凝土施工,如果楼板混凝土后期要镶贴地面砖,可以在混凝土表面磨光后,采用排刷拉毛,以加强地坪混凝土的粘结力,可有效预防地面砖空鼓。

    4、自粘式防水卷材

    自粘防水卷材是一种以SBS等合成橡胶、增粘剂及优质道路石油沥青等配制成的自粘橡胶沥青为基料,强韧的高密度聚乙烯膜或铝箔作为上表面材料,可剥离的涂硅隔离膜或涂硅隔离纸为下表面防粘隔离材料制成的防水材料。它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防水材料,具有低温柔性、自愈性、及粘结性能好的特点,可常温施工、施工速度快、符合环保要求。

    自粘式防水卷材是一种新型防水材料,目前市面上的产品类型大约可分为3大类: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聚酯胎防水卷材和高分子自粘复合防水卷材。自粘式防水卷材表面有HDPE,具有较高的抗撕裂强度,满足耐穿刺等要求,能有效抵御基层开裂、变形所产生的应力对防水系统的.破坏;常温下冷施工,不需要热熔,施工时只要剥开隔离纸,即可直接铺贴,施工极为方便,可有效缩短工期。

    5、工地用电瓶运输车

    电瓶运输车相比传统人力车具有效率高、损耗少、劳动强度低、经济效益好等优点。电瓶运输车依靠电能发动,可以长时间持续工作,在相同条件下,1台电瓶运输车的运量约为1台传统手推斗车的3倍,解放了人力;在人工成本方面每天可以节省800元。电瓶运输车对人工的依赖低,可大大降低人工隐患和工伤风险。

    6、电瓶扫地车

    电动扫地车主要利用蓄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完成全自动的扫地清洁功能,由于采用电能作为动力,无二次污染,无废气排放,在环保愈加重视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欢迎。

    7、建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技术

    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因此,我们在建筑垃圾的处理上,必须坚持综合利用。

    移动式破碎站可以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建筑垃圾大多为固体废弃物,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所产生的垃圾各种成分的含量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组成是一致的,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它废弃物等组成,其中,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利用废砖瓦生产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具有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节约天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优势,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8、BIM应用技术

    BIM技术作为一种数据化工具,可通过参数模型整合项目中各相关数据信息,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和传递,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等效果。本项目应用BIM建模软件根据二维图纸建立建筑物的3D信息模型,通过3D信息模型计算工程量,根据BIM-3D模型完成设计碰撞检查,对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或错误提前预测,减少返工及材料浪费。把施工现场土建模型与工程进度计划衔接,集成施工阶段资源信息,建立4D建筑信息模型,实现了施工进度、人力、材料、机械、成本、质量、安全和场地布置的实时管理、控制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可视化模拟。

    9、喷涂式防水剂

    防水QX-2000是一种独特的水性结晶材料,它是专门为混凝土和砖石结构设计的永久性防水阻湿产品。在潮湿环境中和湿气接触情况下,QX-2000高效混凝土防水防护剂的吸水作用令结晶膨胀,并填充孔洞,从而阻止湿气的延伸。施工时通过低压喷雾器把QX-2000高效混凝土防水防护剂直接喷涂在表面干净平整的混凝土面层上,涂刷后正常的渗透时间为1~2h,喷涂4~12h后,清洗干净表面的浮出物后便可进行其他装饰作业,有效地缩短了防水层施工工期。

    10、塑料模板施工技术

    塑料模板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复合材料,主要以聚丙烯为主,加入少量玻璃纤维、剑麻纤维等附加材料。塑料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强度能够满足要求,周转次数达30次,拆模速度快,回收率高达95%,较传统木模施工工艺节省了工期、材料,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呈现自然质感。

    目前全球的木材资源都已经发出紧缺信号的前提下,我国作为木材使用大国,木材的进价已出现大幅度的上涨,各种木产品也相应涨幅颇大,甚至有专家提示,木材市场将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必将成为未来几乎所有建筑行业的趋势。


  •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国家大力开展经济建设工作,尽力为时代经济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与扶植,切合实际的为基层建设提供保障。而我国长期在城市化的路径上奔驰,每一年度都会存有诸多的房屋建设工程,为人类的居住以及生活提供便利。现阶段我国在研究新型的建筑战略方针,鼓励我国内部的企业走进国际范围,创新出更多的先进技术,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在新形势下建筑工程测量工作开展致力于新型技术的研发,而怎样将新型技术加以高效应用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建筑工程测量中新型技术的存在效用

    1.1新型测量技术作为安全施工的前提

    在建筑技术在建筑领域中产生开始,其便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起初,人类在原始洞穴中走出,实施徒手建设的工程,从这一刻开始便对测量工作有所研究。只不过当时使用的是比较基础的身体测量方式,也就是结合人类身体的长度以及站立的真实高度对建筑物的大小进行确定,目测建筑物的形状。之后在建筑领域的深入发展视角下,测量工具在逐渐创新与研发,特别是测量工具,其能够高效的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性,推动建筑工程的运行。

    1.2新型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技术不断研发期间,技术的创新作为科学技术与工业进步的结果,也是测量工程领域中的一個支撑动力。结合现代化的建筑经营历程,使用建筑工程材料以及科学工艺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这时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依靠技术加以检验,且建筑工艺也需要技术加以确定,才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正常实施。所以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创新作为建筑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1.3新型技术作为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必然因素

    若我国想要全方位的打开建筑经济市场,促使建筑先进的理念走进市场中,需要具备一定的现代化建设经验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借助这些新型的测量技术以及施工设备,发展我国建筑领域内的测量技术。此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我国建筑企业需要研究科学的测量技术,才可以有望于在市场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加快建筑企业的发展进程。

    2.建筑工程测量中新型技术的有效应用

    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测量中新型技术的开发,主要涉及三种类型,分别是数字测图技术、摄影测量技术以及现代卫星定位技术。

    2.1数字测图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视角下,多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科学成果已经顺利凸显,且被有效的应用的建筑领域中。测量绘图作为建筑工程中一个有机环节,作为设计以施工的重要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往的建筑工程测量为徒手方式,工作质量不佳,且需要诸多的时间和精力。新型的数字测图技术应用在测量工程中,可以借助其自身的信息化软件,将建筑物的相关数据整理在数字测图方式中,强化绘图质量以及建筑质量,甚至可以形成远距离的数据共享测量模式。同时在建筑图纸绘制完成之后,施工人员可以借助数字测图技术把建筑信息传输给建筑技术单位,及时的和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全方位的对建筑图纸加以论证,保证建筑图纸的科学性。由此数字测绘技术在应用期间一方面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建筑信息的科学性,当然这些需要建筑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

    2.2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测绘建筑施工现场地形图作为建筑工程测量的一项首要工作,针对规模比较大的建筑工程,需要更加精准的施工现场地形图。而我国现在为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包括南北水调的建筑工程,相关人员需要保证建筑工程中具备较为精确的地形图。在传统的建筑工程中,存有诸多技术人员在测量期间受到伤害,甚至因此影响到自身的生命安全,同时建筑测量工作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及人力、财力,容易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摄影测量技术的产生主要来源于航空与航天技术,测量人员需要借助航空设备应用平台,采用遥感技术在空中对建筑进行测量,弥补以往测量方式存有的问题,缓解地区较为复杂的高危险作业面临的困难。同时借助遥感卫星,促使其在拍摄期间测量出更多范围的地区,甚至借助无人机实现拍摄测量,由此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建筑物的测量目标,保证建筑测量质量。

    2.3现代卫星定位技术

    现阶段我国已经初步建成定位导航系统,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且在测量以及定位角度上具有的精确度高于GPS,怎样将现代卫星定位技术高效的应用在建筑领域内,确保建筑测量工作质量,需要建筑测量人员深入掌握与研究。对于现代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思路,需要引起测量人员的高度重视,首先是便于布置测量技术设备,在测量期间,尽力确保视野足够开阔,且将障碍物存有的高度角降低到最小。其次尽力远离无线电发射源,包括电视台以及广播电台,且将两者之间的距离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最后在测量区域的附近,不能建设高大的建筑物,防止测量距离出现偏差,针对测量点的设计,测量人员需要把交通条件进行强有力的控制,确保联合建筑测量作业的质量。并且选取科学的测量点,基于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原则,推动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建筑工程的测量工作需要对信息数据加以记录。针对建筑工程测量作业,需要进行数据信息记录以及数据信息整理作业,对于GPS测量取得的数据,需要借助现代卫星定位技术优化建筑测量的数据和记录,且在建筑测量的数据中需要包括测量时间信息以及初始数据等,由此便于测量作业的开展,科学的保存建筑测量数据和信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工程测量作为一项比较重要的环节,和建筑施工的多个角度存有关联,存在于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中。缺少了较为精确的测量数据,便于影响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进程,影响现代化建筑的发展。因此开展建筑工程测量中新型技术的应用研究课题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建筑企业管理者需要全面掌握测量技术的应用价值以及应用思路,通过数字测图技术的应用、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现代卫星定位技术等,巧妙的将测量技术应用在建筑施工中,不断扩大企业的建筑规模,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 一、建筑工程十大新工艺

    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2、混凝土技术

    3、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4、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5、钢结构技术

    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7、绿色施工技术

    8、防水技术

    9、抗震、加固与改造技术

    10、信息化应用技术

    二、建筑工程十大新材料

    1、硅酸盐保温材料(泡沫玻璃)

    2、陶瓷保温材料

    3、胶粉聚苯颗粒

    4、钢丝网采水泥泡沫板(舒乐板)

    5、挤塑板XPS

    6、硬泡聚氨酯现场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板

    7、自保温材料(泡沫混凝土,加气混凝土)

    8、陶瓷保温板

    9、钢构材料:聚苯乙烯、挤塑板、聚氨酯板,玻璃棉卷毡

    10、发泡水泥

    扩展资料

    新型建筑材料是科技创新的成功之一,其选用了高性能及的原材料组成复合料,以保持正常的施工流程。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筑行业坚持“环保绿化”创新,新型建筑材料与行业持续发展的要求相一致。

    1、降低能耗。热能是建筑工程建设需注意的重点,不同季节条件下的热能耗损情况不一,传统材料在热能损耗控制方面的作用较低。采用新型环保材料,能够有效控制建筑内的热能损失,创造了优越的室内环境。

    2、减小污染。空气污染不仅影响了室内居住质量,也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新型建筑材料显著减小了空气污染,使空气的质量系数处于标准状态。

    3、美化环境。创造优越的居住环境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最终目的,环境优化需把园林景观与建筑结构相结合。社会经济快递发展促进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环保型材料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主流。

top